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“买菜省钱36计”火爆网络 看百姓如何精明消费2010年11月11日09:49中国新闻网 字号:T|T

发表于2010-12-06
高房价催生“房奴”,高养育成本催生“孩奴”……菜价的不断攀升又催生一批“菜奴”。近日,蔬菜价格节节升高让菜篮子有些沉重,“省钱”就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最近网上流传火热的“买菜省钱36计”,引来不少网友的共鸣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大连工薪族也有自己的记账省钱方式。

“菜奴”心声

一算账,伙食开支涨幅超15%

一把菠菜3元、一把蒜苗6元……在市场买菜的刘小姐数了数钱包里的钱,懊恼地发现,还没买上鱼肉,带出来的一百元已所剩无几。“现在1斤生姜要7块多,快赶上肉价了。”刘小姐表示,菜篮子越挽越沉,自己都成了“菜奴”。

在超市忙于采购的王女士也颇有同感。王女士告诉记者,昨天无意中查看电子账册,一看吓一跳。他们家伙食费这一栏,去年前10月的支出是6370元,今年这项开支已达8100元了,“涨幅超15%”。

据最新数据显示,在全国重点监测的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里,54种蔬菜的月均价格为每公斤3.23元,比去年同期上升18.8%。作为普通工薪阶层,刘小姐和王女士都要负担房子、车子、孩子的重担,如今又被逼入“菜奴”的队伍中,她们郁闷又无奈。

“菜奴”攻略

1 避开早高峰价格便宜两三成

记者昨天在市内一早市了解到,一般上午7-9点属于菜市场买菜的高峰期,这时候蔬菜新鲜但价格也最贵。“芸豆早上卖6元/斤,下午稍微便宜一点,如果商家剩一小堆时,这个时候价格最优惠,和早上比能便宜两三成。”一位女士告诉记者。随后,记者看见一位老师傅正在建议朋友不要周六周日购买螃蟹,记者了解得知,平时螃蟹的价格多数在20元/斤左右,而到了周末价格涨至25元左右。

在大连某本地论坛上,网友“gujianning”提出,“多看天气预报,如果明天下雨,今天就多买点菜,不会错的。 ”这一点也被经验人士认同。

2 丰衣足食自己动手

“买菜省钱36计”中写道“自己在花盆里种几棵葱,用的时候摘一点,种得好的话可以吃上几个月。 ”不少老年人喜欢在家里养花,有一些换下来的花盆,就用来种一些大蒜,小葱等。李奶奶说:“现在大蒜,大葱太贵了,种几棵在花盆里长得都挺好的,随时吃随时拔,又省钱又新鲜。 ”

一些年轻人受“开心农场”游戏影响,在现实生活中也开始学种菜了。最近,张小姐除了在网上种菜外,还买了几个小花盆,种上了小葱和蒜苗。她说,一般家里每天买葱和蒜大概要0.5-1元,现在自己种,每个月也能省下十几元。

“菜奴”个案

吃食堂、网购、记账是省钱秘笈

一位私人企业白领杨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她平时的省钱攻略。她表示,每月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,减去房租也能剩2000元左右。因为还想每月攒点钱,所以她平时在花费上是“虽然算不上精打细算,但是我也会十分注意。 ”

平时要是有需要购买的东西时,主要在网上购物或等到商场促销打折再买,平时还和同事们经常组织办公室团购。而到了周末,就尽量不出屋,做宅一族,这样也省得将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。“现在菜涨价比较厉害,但是我自己做饭较少,大都在单位食堂吃套餐,每月伙食费用在200元钱左右。 ”到了月底,她都会回顾一下这一个月以来的消费账单,反思有什么是不该花的,然后下个月加以注意。她强调每月消费记账对于省钱、理财十分重要。见习记者徐千惠

-贴心提醒

市场篇

菜贩看人叫价,了解行情很必要

“卖菜竟然也有‘潜规则’,以貌取人!这还真是‘看人下菜碟’啊! ”亲身经历过一件让自己啼笑皆非的事情之后,一向大大咧咧的李小姐也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起来。

一天中午,李小姐到家附近的菜场买菜。“青椒怎么卖? ”“3块一斤。 ”李小姐买菜一向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,一番挑拣之后,称重、付钱、找零。正当李小姐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,一位大妈过来了:“青椒咋卖? ”“2块。 ”李小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。

菜场内每天都上演这样的“潜规则”。

一位摊主告诉记者,很多时候他卖菜的价格都是临时定的,看人叫价是难免的。譬如上班族和年轻人来买菜都是行色匆匆,往往挑品相好的菜买,很少还价,有的甚至连价格也不问,你说多少钱他就给多少。而对于那些看起来比较“难缠”的较真儿买家,往往直接说最低价,“一看就是转了好几圈儿,打听过行情的主,省得讨价还价”。而对那些回头生意,摊主更是有优惠照顾,时不时免费送几根葱之类的。

超市篇

有特价,但不是样样都划算

在超市里一些特价蔬菜的售价往往比菜市场里的便宜,超市比菜市场菜价贵已经成为历史。

尽管几乎每个大小超市都经常用特价菜吸引顾客,但整体蔬菜价格不见得比菜市场便宜,去超市买菜之前,还是要关注市场,了解行情。

晚上超市关门前,会有不少特价菜,不少人喜欢在这个时间段“抄底儿”,能省下不少开支。“这是个不错的办法,但是并不是适合所有菜。 ”白领赵小姐是一个讲究生活品质的人,在她那里,人的健康要比金钱重要,而蔬菜的新鲜也要比价钱重要。

赵小姐的秘诀是:生菜、菠菜、茼蒿等时令的绿叶类蔬菜不要等晚上去超市买,它们不仅白天被人挑来拣去卖相不好,放一天也不新鲜了,而且晚上买回去的话,必定是第二天才会吃,放了一夜的鲜嫩叶子,肯定蔫儿了黄了;土豆、南瓜、花菜等对保鲜期要求不是太高的菜品完全可以晚上逛超市“抄底儿”,卖力些挑挑拣拣的话,能挖出新鲜,淘出便宜。

网上火爆的买菜省钱攻略(节选)

1 赶早改为赶晚,避开买菜早高峰,中午利用休息时间采购,价格比早晨便宜30%左右。

2 多看天气预报,如果明天下雨,今天就多买些菜,下雨天菜价会涨。

3 变分散为定点,盯着一家品种多的菜摊买,并经常在同一家买,这样菜价便宜,还能让摊主送点葱。

4 自己在花盆里种几棵葱,用的时候摘一点,种得好的话可以吃上几个月。

5 晚上8时后去超市买特价菜,除了蔬菜,还有很多荤菜可以选择。

6 下班路上买菜往往最便宜,最好能找到菜农自己卖的菜。

7 炒着吃的改成烧汤,红烧的改为炒着吃,比如将白萝卜做成丸子,当荤菜吃。

面对涨价“三大族群”应时而动

淘淘族 记者采访的不少年轻人都表示,“月光族”的生活方式已过时,省钱方法现在是大家的热门话题。正在挑选结婚钻戒的曲小姐说,本来在商场看好一款6000元的钻戒,但为了省钱,最近常到典当行逛,只要质量可靠,价格可以比商场便宜20%-30%。而白领韩女士以前从不去早市,一般都是去大型超市买菜。现在她几乎隔个两三天就去一趟早市,能省一点就省一点。

海囤族 所谓“海囤族”,就是大量囤积各类生活用品,以应对通货膨胀。

记者近日在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妇女手里拎着几大桶豆油。一位妇女告诉记者,一桶油60多元,超市店庆,每桶油便宜十元,多买点反正也放不坏,这几个月油价再上调也不用担心。毕女士和她的同事则热衷于囤卫生纸,每次逛超市都买上几提。而李老伯好喝上两口,最近白酒涨价,4个儿女不约而同地多买了几瓶给父亲囤着。

囤货风也波及到大连一些餐饮业户,一位米线店老板告诉记者,食品涨价对餐饮影响特别大,店里囤了2箱食用油,一箱盐和两箱调料,到时候涨价了也能周转一下。

DIY族 棉价上涨衣服贵了不少,不少女士选择买布做衣服,董女士和她的好朋友王女士就是这样的人。董女士对记者说,“做一套内衣自己动手只花20多元,找别人做一件羊绒外衣加上布料也才花200多元。 ”

物价上涨,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到渍酸菜、晒萝卜干的行列中,另外,自己动手做辣白菜、做果酱、做葡萄酒的人也多了起来。市民任女士动手做了几十瓶黄桃罐头,她告诉记者,自己动手既省钱又有乐趣,而且制作过程也挺简单。 见习记者谭红霞

(半岛晨报)

发表于2010-12-06
又回到58年了
发表于2010-12-20
顶一下
发表于2010-12-20

此消息发自搜房手机网 wap.fang.com
上一页|1|
/1页